首页

国产女王下载

时间:2025-05-24 08:49:41 作者:广西文旅文创产品亮相深圳文博会 多项惠民举措冀揽客 浏览量:85889

  中新网上海9月2日电(记者 陈静)“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这一天,终于选好自己的房子了,心里太激动了!”原来家住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的张阿姨2日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她和老邻居们刚选定自己新房。

  2日,在上海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摇号选房启动仪式上,在外过渡安置的2110户民众有序选房。新房将在2025年上半年竣工,彭一小区将成为上海最大的拆除重建高层小区。

上海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摇号选房启动仪式2日举行。(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据了解,起建于1958年的彭一小区,是整个彭浦新村地区的发源地,原有旧住房40幢,是目前全上海非成套拆除重建改造项目中建筑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非成套旧住房小区。“从老房子拆掉那天起,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工地附近逛逛,看看房子造得怎么样了,就等着快点搬回来!”张阿姨说。现在,张阿姨和老邻居们的梦想快要实现了。

9月2日,居民们在规划图前开心地谈论着未来的生活。(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

  据悉,拆除重建后的彭一小区除了新建17幢高层电梯住宅,还配套建设地下两层停车库,停车位近1700个;一幢6层172个床位的社区养老院,将成为上海最大的拆除重建高层小区。小区配套新建2万多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新建的人行天桥直达地铁站。房屋改造为独用后,民众可享受房改政策:将租赁公房转变为售后产权房。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方面当日介绍,建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彭浦新村,包括彭一小区等多个小区,原有102幢非成套旧公房,是上海最早建设的工人新村之一。当年为了解决更多工人住宿问题,几户人家共同居住一套房子,造成了合用厨房、卫生间的情况。几经岁月变迁,如今,房屋年久失修、下水道等基础设施老化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据了解,彭一小区项目于2021年12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彭一小区居民忻铁牛2日对记者描述,3年前,小区残破不堪、拥挤杂乱、地面坑坑洼洼,楼道走廊里堆满杂物,居民要用厨房和卫生间需提前和邻居们排“时间表”。

2日,居民们纷纷前来选房。(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启动成套改造工作以来,上海静安区的政府部门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旧住房更新改造模式等。此前,彭浦新村街道辖区的彭三小区在改造中曾尝试“拆除重建”方式。据悉,通过“拆除重建”的方式,民众不但可以住上新房,还能与老邻居继续作伴。在新房外观上,设计单位等保持风格,保持“工人新村”时代印记。

  彭浦新村街道方面当日介绍,彭一小区的原始房型共282种,通过归并后仍有94种房型,设计单位和街道方面前后花费1年时间共同商量,进行近20次大修改方才定稿。

  据悉,彭一小区是彭浦新村街道最后一个非成套小区。随着明年彭一小区的新房建成,彭浦新村地区非成套旧住房将彻底消失,街道的旧改将圆满收官。(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总要去趟云南吧|开远有多远

长光卫星介绍,未来或将围绕这一分辨率的卫星构建新的卫星星座,从而为国土安全、地理测绘、农林生产、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完)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桃江“蜜蜂姐姐”:靠诚信发家 带村民致富

“看到他们每天那么高兴,那么富有热情和激情的生活状态,你会期待自己的老年生活吗?”薛晓燕双手打着节拍笑称,在老年大学任教的这一年,她收获了成长和幸福。

监察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无人机航拍下的基地与附近的村舍、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油菜花构成一幅美妙的乡村田园画卷。据介绍,当地稻蛙产业历经四年的发展,基地面积由当初的10亩拓展到现在的70余亩,养殖技术日渐成熟,2023年产成蛙近1万公斤。(沈海斌 袁小勤)

中国外交部:中方在中亚没有任何军事基地

樊延超是建设银行海北州分行综合管理部员工,2016年被派驻到河西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工作,作为第一书记的他,用3年时间走田间,访农户,用好用活建行捐赠的帮扶资金,一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宠物粮虚标成分?邢台市南和区:暂停生产 排查整治

连续八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如今又获新表述。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相关资讯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龙岩永定废弃矿区乡镇的绿色“蝶变”:“黑煤山”成“花果山”

二是客运能力与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等主要客运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国铁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客运能力和服务品质,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型运输到逐步适应型运输的历史性转变,为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能。铁路客运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铁路旅客列车单日开行最大能力超1.2万列,其中高铁动车组达1万列以上,分别较2012年增长184%、426%,2024年5月1日发送旅客2069.3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建成了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通过实施互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彻底结束人民群众长时间排队购票、凭纸质车票乘车的历史。客车车辆不断升级换代,配属动车组4703标准组,其中复兴号1722标准组,普速客车中空调车占比达94%,较2012年底提升了22个百分点。推出了移动支付、自助进出站、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在线选座(铺)、适老化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深刻改变了人民群众出行方式。2023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周转量分别完成38.5亿人次、14729亿人公里,较2012年分别增长103.6%、50.1%,两项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社会比重达41.4%、51.5%,较2012年分别提高36.4、22.1个百分点。

热门资讯